人工智能領域非常具有影響力,可匯集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可成為人工智能行業(yè)的科研風向標,可作為被中國計算機學會的國際學術會議排名以及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推薦學術會議和期刊列表中同時列為人工智能領域的A類頂級會議的協會——美國人工智能協會AAAI在2月7日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個頂級學術大會,本次大會主席為南加州大學的Yolanda Gil ,程序委員會主席由杜克大學的Vincent Conitzer和南加州大學的沙飛教授共同擔任。
如下圖可以看出,2020這次會議我國AI論文投稿文章數量多達3189篇,穩(wěn)穩(wěn)地霸占這總量第一的位置,占到總投稿的41%(3189/7737),錄取論文占到總錄取文章的37%,且錄取論文比美國多222篇。比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加拿大(總計565篇)還多。
美國人工智能協會成立于1979年,至今已舉辦34屆,AAAI 2020在美國紐約舉辦,據了解,本次大會共收到 8843 篇投稿,最終有7737篇進入評審。在所有評審中有接近70.5%的論文(即5453篇)都是由學生完成.
相比于2019年總投稿量呈近一倍的增長,2020年投稿量的增長則稍顯緩和,只增加了不到1100篇。2020年論文錄取數量為1591篇,錄取率為20.6%;相比于去年錄取率(16.2%)有所改善,錄取文章數量也增加了400多篇,接近1/4。
從上面兩幅圖也可以看出,近幾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火熱,論文投稿數量在逐年上漲,但錄取率卻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我們很難說AAAI 2020 會不會是錄取率上漲的一個拐點。
本次入選論文涉及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百度共有28篇論文被收錄,較AAAI 2019的15篇入選成績提升近一倍,此次入選的28篇論文覆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完成了在數量上和研究方向的雙向突破。
據程序委員會主席沙飛教授介紹,AAAI 2020注冊參會人數達到4000多人,原計劃中國有多位重量級科學家、研究者將受邀赴會發(fā)表演講,但由于疫情在中國的影響,多達800名中國學者將缺席本次大會。AAAI組委會也面向中國學者做出了相應調整,允許實時在線報告或錄制視頻。今年的AAAI領域主席一共162位,高級程序委員會成員人數453人,程序委員會總人數6065人,各個技術session的主席有126人。
本次會議將在 160個sessions中進行454場展示,此外還有1137張海報展示、7個特邀講座、23個Tutorials、23個workshop、25個技術demo等。
據統(tǒng)計,自從2017年來自中國的論文投稿數量(785篇)以微弱的優(yōu)勢超越美國以后,2018、2019兩年中國在AAAI上都處于絕對的制霸榜首的地位,在論文投稿數量的上升趨勢上要明顯大于美國。在某種程度上,AAAI 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會議”。從這次會議現場也可以看出,盡管有 800 名中國內地的參會者無法出席會議,但現場仍然是華人面孔居多。
另一方面,從各個研究主題來看,和前幾年一樣,機器學習仍然是研究的最大熱點,有2713篇投稿,錄取499篇,錄取率為18.4%(略低于總錄取率)。其次則是計算機視覺研究(投稿1380篇,錄取309篇,錄取率22.4%)、自然語言處理(NLP,投稿1241篇,錄取282篇,錄取率22.7%)、應用(投稿695篇,錄取95篇,錄取率13.6%,低于總錄取率)。
我們可以將這一研究偏好與2019年做一對比。AAAI 2019的“MVP”仍然屬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自然語言處理(NLP)、視覺(Vision)這三大領域。不過當時視覺相較NLP略少,今年則相反。
此外,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盡管機器學習是研究熱點,但論文質量上卻沒有達到平均水平;應用領域表現的更甚。所以不妨從各個應用領域的錄用率來分析一番,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博弈論和經濟學領域的論文錄取率是最高的,每3篇中都會有一篇被錄取。其次是不確定條件下推理、游戲互動娛樂。而水分較大的領域分別是應用、人工計算及眾包、AI與網絡。
從以上多組不同角度的數據可以看出,AI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戰(zhàn)略性技術,我國永遠不缺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先鋒。并且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最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技巨頭們也正積極布局AI產業(yè)生態(tài)鏈,逐步推動AI技術商用場景落地,相信2020年人工智能的相關產業(yè)也將快速的爆發(fā)。